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人社百人讲百年,凝魂聚力谋发展

市人社局理论中心组第五次集中学习研讨提纲——马阳光

发布时间: 2021-05-10 信息来源: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依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要求,今天我局围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是为了在继续分时期深入学习党史,认识汲取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反思历史、改革探索、开放发展、摆脱落后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不同于前两次研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党史,改革开放时期党史不只是历史,“她”对于我们来说,是亲身经历的现实,是为之奋斗的青春,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铸就的辉煌。所以,这段历史不只是书面图文,“她”对于我们来说,是鲜活生动的记忆,是激情飞扬的现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傲人成就。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同大家交流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感悟:
    一、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底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2012年10月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总计34年。在这34年里,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个角落都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的转变,来归纳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应潮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进程。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
    在这个阶段的起点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魄力,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我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引,明确了作为执政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上一次的集中学习研讨中,我们就学到,在50年代中期,我党曾一度把经济建设置于首位,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在深刻全面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之后,“发展是第一要务”成为全党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共同成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二)政治环境的转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但作为亲历者的我们指导,首先出现是政治氛围的转变,归纳起来,有6各方面的变化:1、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规模调整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如平反冤假错案、为地富反坏右“摘帽”等,打破了原先按照阶级、家庭出身和政治表现把人们分成不同等次的做法,使每个人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2、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以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的问题;3、取消“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立的革命委员会,恢复各级人民政府;4、取消“大跃进”时期形成的人民公社制度,逐步实行基层自治;5、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启用大批年轻人,形成新老干部有序交替的制度;6、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更大的立法权,加快制订各项法律。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改革,国家治理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发展,为经济改革铺就了广阔道路、创造了积极条件。在普通视角看了,我党在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就更引人注目,但我们其实非常清楚,如果没有政治环境的深刻变革,就不会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方面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采取渐进方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并根据实践发展不断调整思路。最初,经济改革的思路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改革要解决的是国内经济体制效率不高,缺乏活力的问题;开放则为了打破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开展科技、文化交流。在1984年,我党将“改革开放”合并为一个政策,在全国广泛推进。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才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在此后的4个5年发展中,我国保持GDP年均增速10.7%,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产业品类齐全的世界工厂,是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引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体制转变,与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互相促进的。
    事实上,除上述三方面的改变外,还有另外三方面的重要变化,即我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及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我党对外政策的积极调整和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社会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最典型的就是个体工商业者、民营企业家的出现,农民不再依附于土地,城镇居民不再依附于单位。与此同时,利益多元化的发生和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们的思想不再简单划一。限于会议时间,这里不再展开阐述。
    二、这一时期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从结果看是成功的,但我们这些亲历者知道,其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是直面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其中宝贵经验,需要我们持续继承发扬。
    (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一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在国内外两方面的措施都收到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为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对内,在稳定政局之后,采取进一步改革措施,如大力改善党的领导、开发浦东、建立证券市场等,最重要的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大多数人特别是农民和工人受益。对外,一方面处理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构建了良好的稳定的发展国际环境。内外举措形成的合力,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扭转了局面,成功地把改革开放推进到21世纪。
    (二)凝聚人心和共识。“改革开放”“翻两番”和“小康”是这一时期最鼓舞人心、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号。这三个口号不仅是概念,而且有深刻内涵。“改革开放”提出了实现变革的路径,“翻两番”和“小康”则提出了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这些号召,不仅指导我国制定现代化战略规划,也把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改革采取渐进方式。渐进式的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经济体制方面,但事实上各方面的改革都如此。比如对外开放,从特区开始,由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再比如机构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等等。渐进式改革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先易后难,先清扫外围,最后攻坚;二是以点带面,先试点,再推开;三是以“双轨制”过渡,逐步完成新旧体制的交替。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增量改革”。这种做法的突出优点是极大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和改革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有序实现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
    (四)实现了党中央、地方和基层的良性互动。回顾改革开放过程,党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是一个突出现象,也是一条重要经验。例如,家庭承包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的突出特点是,中央的决策与各地、各部门和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中央正确的决心和决策,中、下层的首创精神将无以发挥或将脱离正确轨道,而没有来自中、下层的首创精神和实践,中央将难以形成正确的决心和决策,即使形成了也难以贯彻落实。
    三、这一时期的实践启示
    大家要明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重点,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的理解,主动融入全市“五个三”战略部署,置身“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城市两翼发展”产业格局,与全市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推动人力社保事业高质高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要切实拉高站位。全体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大局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发挥好“头雁效应”,在学习教育中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做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落实更好,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按照我局党史学习教育各阶段安排,带头通读原著原文,带头撰写读书笔记,带头讲好主题党课,带头开展专题研讨,切实提高学习教育质量,带动全局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要注重学习实效。在党史学习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把一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从内心真正领悟和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既要知道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要举措是什么,又要搞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办,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增加历史思维坐标,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为引领,开拓各项中心工作全新局面。
    三要坚持知行合一。所有思想学习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践,党史学习教育也不例外。通过这段时期的深入学习,我越来越发现党史对晋城市,尤其是人社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中国在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后,经历了“文革”十年动荡的发展困境,10年年均GDP增速5.9%。我们晋城在经历了建市后依靠煤炭资源的高速发展后,陷入了“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境,近5年年均GDP增速5.9%。我党在经历解放思想、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后取得了现在的辉煌成就。我们是否能够在党史学习中汲取思想力量,提升破局能力,提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真正推动人社中心工作开拓新局,为全市转型出雏形贡献人社担当,成为我们贯彻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坚持学思践悟,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做好人社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做到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切实提高群众对人社服务的满意度。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为我们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增长才干,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险阻面前不退缩,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让我们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接续奋斗,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委赋予我局的各项指标任务,为全市转型出雏形贡献强大人社力量。